计算美学:人工智能时代的理性美学

发布时间:2023-01-19 作者: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张友恒

  计算美学正在以它的方式试图破解“创造力”“主观性”“独特性”等美学以及相关艺术领域的问题。

 

  鉴于AI与日俱增的重要性,它一直是学界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在美学以及艺术创作等有关“人类独有的创造性”领域的争论尤为激烈。

 

  计算美学的历史

 

  计算美学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1928年数学家伯克霍夫(G. Birkhoff)就表述了美学度量(M)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顺序(O)和复杂性(C)之间的比率。这个公式通常被表述为M=O/C,即Measure=Order/Complexity。伯克霍夫将其应用于评价令人愉悦的多边形和优雅的花瓶,由于涉及计算方法,因此被视为计算美学的开端。这个公式表达了一个人在通过集中注意力(C),但又实现某种愉快的和谐(O)而付出努力时所获得的美的体验。尽管伯克霍夫的观点并未获得所有人的认同,其思想还是为美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并被各个研究者所继承。德国哲学家本斯(M. Bense)对现代计算美学有着奠基性的作用。他结合了伯克霍夫最初的美学测量概念与香农(C. Shannon)的信息论,提出了信息美学(Information Aesthetics),这是美学理论与计算机理论的首次结合。本斯主张美学可以与AI这一新兴学科联系起来,从而提出了生成美学(Generative Aesthetics)和抽象美学(Abstract Aesthetics)来评估新的人工生成艺术。但由于过度依赖AI理论,信息美学经常被批评为是“不自然的”。1993年,斯查(R. Scha)和博德(R. Bod)在他们的论文中对前人的工作进行回顾,并首次使用了计算美学(Computational Esthetic)一词命名此领域。作为学科的补充,莱顿(M. Leyton)在20世纪90年代创办了国际数学与计算美学学会(IS-MCA),汇集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学家,研究涵盖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机器人运动设计、艺术作品分析、科学理论构建和推理及软件设计等领域,推进了计算机和AI学界对设计对象与美学计算价值的关注。

 

  AI入侵艺术领域

 

  近期,由OpenAI开发的深度学习模型DALL-E在实践上推动了计算美学研究,并在AI、美学、艺术从业者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论。DALL-E使用自然语言描述生成数字图像,并能对图像实现风格转移,比如把梵高的画风运用到任何一张图像上从而生成出全新的图像。2022年4月,OpenAI宣布推出DALL-E 2,这是一款后继产品,旨在结合艺术作品的概念、属性和样式以更高的分辨率生成更逼真的图像。DALL-E 2作为目前最好的AI艺术创作工具,它的作品不仅更加真实,而且能在仿真的场景下创作出本不存在的事物。目前,作为理性机器的AI艺术创作已经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热议,DALL-E、Stable Diffusion等创作工具招致了除AI研究人员以外的广泛批判。这些批判可以主要分为三点:认为AI不懂得什么是艺术和美;捍卫艺术的人类独特性;艺术创作涉嫌抄袭和套用的问题。许多插画师和艺术行业从业者已经感受到了来自AI的威胁,并试图在比较中得出人类艺术能更胜一筹的结论。

 

  毫无疑问的是,AI正如它在其他行业侵占人类工作一样开始入侵艺术领域。相比于把那些被入侵的行业理解为人类的简单机械工作,艺术从业者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更具有独特性。但即使他们认为AI创造的艺术作品只是模仿人类的工作,也应该考虑到人类的艺术作品也是从模仿他人或自然开始的,因为人类也是模仿生物。若非惊世出彩的成就,艺术工作的独特性似乎不该完全归于人类灵光一闪的创造工作,而大多的艺术工作仍然是学习和经验模仿的结果。

 

  总之,研究应该强调应用,也要探索AI艺术创作中的美学基本问题。现代美学已经在设计、创作和审美评估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日常使用的汽车、家具、消费电子产品等许多设计对象时都能感受到美学的价值。良好的美学设计支持我们对复杂功能对象的理解,在社会多样化环境下能统一我们对产品的审美感知,并且使得这种感知能获得消费者和使用者的青睐。现在,大量使用AI辅助设计和规划在美学上引入了某种一致性。这是情有可原的,在任何地方都有专门的美学设计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即使没有人类艺术家参与,计算机科学也需要改进AI软件工具,使其也能意识到美学,这是引入计算美学主要动机之一。

 

       《社会科学报》总第1838期6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