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激发青少年网络空间的创造活力

发布时间:2023-02-13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杨斌艳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22年度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数据可见,我国未成年人的上网普及率已经达到99.9%。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未成年一代的现实,如网课、网学、网聊、网游、网购、网娱。上网用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的日常和必需。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第五章“网络保护”,足见国家对未成年人用网的重视。

 

  网络强国与网络保护   网络强国是国家发展大战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网络强国作为一种状态,在国际上处于一流水平,表现为技术强大、产业强大、安全强大、治理强大,保障在全球领先”。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青少年是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力,网络强国的战略必须通过他们来实现。所以,我们的青少年不仅要会用网、爱用网,而且要用好网、用精网。为了给国家的网络强国战略做好人才储备和力量积蓄,从中国在新时代的全球地位和国际实力出发,未成年人一代要热爱和善用互联网、刻苦专研网络前沿技术、创造创新网络文化、尽快长于精于网络治理,以过硬的用网本领、领先的网络技术、强大的网络创新和向上向好的网络文化素养,来担当网络强国的责任。

 

  当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未成年人易陷于网络沉迷以及上网给未成年人带来的消极和负面影响。当我们谈论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时,关注更多的是预防网络不良信息和网络沉迷问题。根据“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十年的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娱乐和休闲是孩子上网最主要的目的。近些年随着网络课程的增加,通过网络学习、查资料等也成为孩子最重要的网络应用。笔者认为,网络保护的目的是防止孩子在网络使用中走偏,而不是不让孩子用网或者害怕孩子用网。 

 

  网络素养与网络文化   网络素养教育的倡导和实践在中国已近十年,且“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也已经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素养被视为数字公民的基本能力和数字时代生存的必需。从西方相关概念、理念的引入到中国大地蓬勃发展的实践和探索,网络素养已从学者的倡导和实验,走向国家层面的推进和全民参与式的普及。

 

  青少年一直是素养教育的主要对象。从最早的媒介素养、信息素养到现在的网络素养、数字素养,我们注重培养孩子辨识信息真伪、找到需要的信息,教会孩子在网络上的表达和交往,在网络空间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并保护个人隐私。青少年群体一直被视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网络使用方面受到较大的关注。这是网络保护的重要的部分,也是全社会普遍认同的做法。

 

  未成年人是一个以年龄为主要界定标准的群体,常被视为社会弱势群体。成年人也自然而然地会以自身年龄和经验优势来看待青少年对互联网的使用。然而,在网络空间中,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往往更为丰富。在网络技能、软件使用方面,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强。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后喻文化”的流行也说明了这一点:长辈要向晚辈学习,孩子教祖父母和父母网络技能知识的情况已经相当普遍。人们在感叹这种“反向社会化”的颠覆的同时,其实往往忽视了互联网已经成为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基础性和决定性影响的新力量,也忽视了网络使用对于孩子社会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网络流行、网络时尚、网络文化往往由年轻一代创造和引领。未成年人不一定是发起者或者引领者,但是他们对网络空间的新鲜事物的兴趣和接受速度远远超过了成年人。在互联网伴随下,在智能设备陪伴下,青少年早已通过上网、用网参与社会并创造流行,也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而这些都是正在崛起的网络社会的雏形和最前端的窥探。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是社会结构性组成的一部分。他们通过上网用网参与社会、塑造文化,也在影响着成年人,与之共同构建社会生活和网络文化。未成年人是社会的一部分,是被成人监管和看护的群体,同时更是独立参与社会、独立表达和参与社会交往的一部分群体,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应该被鼓励和激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国家和社会给予青少年用网足够的重视和保护的同时,还需要从强国战略、网络文化、网络社会未来的宏大视野出发,鼓励和激发青少年网络空间的创造创新活力。这也应该成为我们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理念和落地实践。

 

                  《社会科学报》总第1840期4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