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赋权、减负、增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2022年9月6日,上海市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会议举行,时任市委书记李强强调,“要深入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加快形成为基层赋权、减负、增能的强大合力,不断提升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进一步贯彻落实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的“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要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事关城市治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当前,上海在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优化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村居民自治规则,搭建更多的“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等群众参与平台,更好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通过完善治理机制,通过凝聚引领、民主协商、辐射落实、监督纠正、同心运转的方式,在追求善治的共同目标下,形成相互信任、共同协商、齐心创业的氛围,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
二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发动机关在职和离退休干部、基层民兵、行政执法人员、企业在职和离退休职工、个体工商户、外来经商人员以及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在全区形成人人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本地的“能人”“达人”和专业人员在社区公共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完善社区代表会议、社区委员会等共同治理载体,共享各类资源,破解共性难题。积极搭建外来人口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平台,通过“外来老娘舅”“老乡管老乡”“老伙伴志愿者”,促进外来人员与本地融合,带动“老乡建设新家乡”。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面对当前协同联动不畅的基层治理难题,需从机制创新方面,畅通条块之间的联系,形成基层治理合力。一方面,建立区镇上下联动机制。将镇街无法独立解决的复杂事项、突发事件归于区职能部门联动解决,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能有机融合,变过去的分散式执法为“抱团”治理,探索出一条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协同治理之路。另一方面,构建基层参与机制。整合“两代表一委员”等资源和平台,充分发挥代表委员联络点、书记工作室、人民建议征集点、社区党(群)校等的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共享共治新平台作用,畅通群众参与渠道,第一时间处理回复,精准回应群众诉求。
四是强化数字赋能。治理数字化既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域,又是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其一,完善数字服务体系。整合数字资源,将数字化城管、网格化管理平台、“雪亮工程”及交警指挥平台等多平台资源整合,建成街(镇)指挥中心,全时监控,立整立改,实现问题发现全覆盖;推进“掌上办理”“微服务”等移动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一网一平台”项目建设,打造级联市级、覆盖全区的大数据资源融合共享交换平台,研究确定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的共享范围、方式和标准,实现社会治理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共享,实现“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一网统管”,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其二,构建数治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利用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推进“数辅科学决策”“数防风险挑战”“数助管理服务”,拓展大数据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场景,加强实战化应用。
《社会科学报》总第1844期3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