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产业的区域创新生态治理

发布时间:2023-03-13 作者: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陈 强

  近来,ChatGPT蹿红,持续刷新消费者对其后续发展的想象空间。对于这一新现象,除了要分析ChatGPT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和服务架构形成,再到落地应用的过程,还要关注催生这一创新突破的区域创新生态。其实,又一次扬名立万的OpenAI只是旧金山-圣何塞区域众多明星企业中的一员。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显示,旧金山-圣何塞区域拥有53位世界顶尖科学奖项获得者,涌现出289家独角兽企业,引领区域内高技术产业突飞猛进,赢得资本市场的高度青睐,市值逼近8万亿美元,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一骑绝尘。据此可以推测,旧金山-圣何塞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创新生态,在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创新生态涉及人才、技术、资本、信息、基础设施、社会文化、企业家精神、制度供给等多个方面。在横空出世的ChatGPT背后,有对潜在市场需求具备识别、抽象和建构能力的OpenAI技术和商业团队,能够持续提供强劲算力的超算基础设施,专注于算法精进的研究者,海量数据资源和无处不在的应用场景,以及眼光独到的风险资本,这些资本具有“等得起”的耐心和“输得起”的耐受力。当然,还有时薪不足2美元,专门从事数据标注的外籍劳工群体。除了这些要素,还要看到区域内头部企业在不断提升生态位势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具体包括前瞻性研发布局、构筑数据壁垒、制订技术标准和治理规则等。

 

  区域创新生态的形成是市场逻辑和政策逻辑互动演进的过程。一方面,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各种社会经济组织在共同的市场预期驱动下,实现主体互动、要素共享、行动协调、机制联动等方面的动态适配和自主耦合。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协同其他主体,根据中央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科技创新的条件和能力建设、政策设计和制度供给方面做出总体安排,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因此,区域创新生态既具有鲜明的市场属性,又是政府调控和适度干预的结果。

 

  面向未来产业的区域创新生态治理,一方面要解构和分析与未来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创新生态特征,增进对其演进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要善于研判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把握重大发展机会,识别可能发生的“市场失灵”,顺势而为,因势而治。

 

  首先,面向未来产业的区域创新生态具有多样性。和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一样,区域创新生态也有多种类型,因学科优势和产业基础而不同,因在创新链和产业链上所处的环节而各异。有的地方院校林立、人才荟萃、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密集,策源性基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有的地方功能性资源集聚,持续催生高价值发明专利。还有的地方产业体系完整,制造业基础雄厚,可以将技术构想迅速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在治理实践中,必须结合区域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愿景,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制订治理方案。

 

  其次,在很大程度上,未来产业发展比拼的是基础研究实力,往往涉及前沿科学探索的重大突破,具有方向、强度、节奏、路径等方面的高度不确定性,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以更多的确定性去应对这些不确定性。一要超前布局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形成必要的战略纵深和研究储备。二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建设,并着力提升其运行效能。三要进一步推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丰富和增强人才培养的实践场景,夯实未来产业的人才之基。

 

  最后,未来产业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巨大提升,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治理方式,解决或缓解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发展瓶颈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致一系列人类难以控制和承受的风险,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要着力增强区域创新生态治理的“弹性”。一要有“提前量”,未雨绸缪,探索构建面向未来产业发展前瞻性治理的风险预测和预警系统。二要有“冗余度”,在应急能力、物资调配、社会心理建设等方面提前做好部署,不断丰富应对各种不测的预案“工具箱”,一旦发生危机事件,确保争取更多主动。

 

  在面向未来产业的区域创新生态治理方面,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只要在准确把握区域创新生态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的基础上,精准施策,一定可以实现科学治理的目的,使得“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亦为橘”。[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研究”(21ZDA018)阶段性成果]

 

    《社会科学报》总第1844期4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