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是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发布时间:2023-03-16 作者:文化部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魏鹏举

  今年全国两会圆满闭幕。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对今年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的要求。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博数字化等亦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高频词。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两条腿”走路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数字化可能是我们未来铸就文化新辉煌的重要抓手。近些年,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从《推动“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到2020年的RCEP,再到2022年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数字化是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从中国整体发展来看,目前发展模式在追求主动调整,从原来追求速度到更强调质量,从外生增长模式走向更强调内生增长,其中有一个关键的力量是真正实现创新导向。中国的“共同富裕”不是个别人、少数人富裕,而是整体富裕。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紧实现基于创新导向的发展。

 

  创新最基础的力量是基于科技发展形成的技术创新。从技术创新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技术创新的迭代不断推进生产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工业化后,人类社会生产力曲线更加陡峭。具体来看,在文化和旅游发展领域也很明显,据2019年英国DCMS的数据统计,纯文化部分带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11.7%的增长,旅游行业带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27.3%的增长。当然,数字经济发展本身有很大的优势,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存在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政府主导和市场活力的平衡问题,以及隐私伦理问题等。

 

  数字新基建带动文旅发展已存在战略机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了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一系列部署。2020年以后,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层面也更加重视。从旅游数据来看,2020年后旅游业受疫情冲击非常之大,2022年只相当于2019年30%的水平。从迪士尼2020到2022年财报来看,整个营收平稳增加。迪士尼的收入分文化和旅游两个部分,文化受疫情不明显,曲线比较平滑,旅游部分随着全球疫情管控逐渐放开,有增长的趋势。如何抢抓数字新基建发展势能,创新数字文旅新业态,激发数字文化消费?

 

  内容侧。如果文化产业没有好的内容,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无源之水。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互联网上目前是“内容平权”的模式,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广泛地接受内容、创作内容。这种内容平权也带来了高度文化自信,进而带动了国潮的兴起,也引申出了国潮+AIGC的模式,典型的例子是百度世界大会将已经焚毁为长短两卷的富春山居图用AI技术进行了天衣无缝的合成,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体验侧。例如,沉浸+交互,典型的例子是完美世界基于“City Game”概念,在北京前门大街建立了《慢坐书局》,将文化和剧本游戏融合,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推动“门票经济”的传统旅游模式向“体验经济”和“沉浸式经济”的文旅新场景转变。另外,这种沉浸式文化体验,通过以旅游化串联不同场景,也能将商业空间、文化空间和公共空间有效连接起来。

 

  消费侧。互联网带来的综合效应,可以称为“网红效应”,也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进一步放大,符号消费也更加普遍。通过符号消费、网红消费的方式带动体育用品的营销。直播和云旅游是近几年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服务侧。服务意识的创新是更为重要的,要结合技术做模式创新,但根本上要做服务创新。例如,全国兴起数字游牧的浪潮。数字游牧包括了旅游态和生活态,从全球来看,在美国出现较早,尤其在出现疫情后,全国数字游牧方式人群发展非常快。借助数字新基建,人们可以在游玩的同时兼顾生活和工作。很多公司也在朝着数字游牧的方式发展,例如,北京工作的人群在张家口生活,有较低的生活成本,也能兼顾工作。另外,还有数字露营的典型例子。目前旅游不再是随大流的模式,随着数字基建的发展、电动车的发展,数字露营将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预计2024年中国数字露营带动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规模。如果数字游牧和数字露营结合起来,中国市场会有更大的发展。

 

  在开放、竞争、合作的新时代,一个已经形成的普遍共识是,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充分借助并发挥好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有效作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亟待建构数字化路径。下一步,从制度上保障文化强国数字化实践的高效开展,关键是在数字资源连通、关键文化科技研发、数字文创开发、数字版权治理,以及人才资金保障等方面做好建章立制的工作。

 

       《社会科学报》总第1845期1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