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城市发展的新赛道与新维度

发布时间:2023-03-20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城市蓝皮书课题组在《国际城市蓝皮书(2023)》中提出,国际城市发展长期依托的枢纽和创新两大功能维度延伸的交汇点,成为后疫情阶段城市发展转型的新赛道。同时,国际城市在追求“强大”与“效率”的传统路径基础上,也在不断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功能维度。塑造包容互鉴的城市文化、作出文明新贡献,不仅是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且日益成为城市功能迭代考虑的“第三维度”。

 

  寻找国际城市功能提升的“破局点”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带来的重大机遇,使国际城市的发展更多关注枢纽与创新功能两个维度的“线性”自我强化与能级提升。面对后疫情阶段国际经贸互动更趋复杂的新态势,国际城市在重视自身发展质量与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渐开始关注枢纽功能与创新功能的融合机遇,即寻找二维功能轴向交叠产生的新增长点,并以之作为城市竞争的“新赛道”。

 

  此类新赛道是流量功能与增量功能互动的交叉领域,拓展了二维功能的边界与作用范围。“新赛道”城市空间的结合,也将为国际城市提供新的功能区,一方面有助于城市国际功能拓展上的进一步细分与延伸,另一方面能够提供新的城市发展活力,进而成为国际城市在新竞争格局下的功能“破局点”。综合当前国际城市核心功能转型的态势、技术变化趋势以及未来国际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从二维功能维度交叠变化角度,可以推演出十四条国际城市功能重点发展的新赛道。

 

  国际城市功能跃升的十四条“新赛道” 

 

  新赛道一:高端制造核心区

 

  国际城市通过技术赋能初级产品与制成品流量功能,能够有效提升所在区域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并形成具有全球影响的新型高端制造核心区。此类区域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先进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影响力升级,同时能够带动周围产业融合,进而形成高端制造的产业生态链体系与产业集群。2022年3月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先进制造业网络枢纽》报告中就提出了“全球先进制造业网络枢纽”的概念,东京大田区与芝加哥制造业区域的发展则反映出高端制造核心区发展的独特实践。

 

  新赛道二:土地配置改革试验区

 

  随着国际城市的快速发展,土地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如何对城市有限的土地和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进一步提升发展效率,是相关城市普遍面临和关注的问题。旧金山湾区、伦敦等城市通过“湾区2050”等规划在土地要素优化配置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相关城市通过推动土地优化分类、土地用途整合,并发展混合用途空间,有效提升了城市转型的空间供给,并提升了土地要素与新经济形态的集合效率。

 

  新赛道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大宗商品交易能力是国际城市金融贸易功能的重要延伸,在当前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变动剧烈的环境下,这一功能的发展显示出独特的价值。新加坡、日内瓦等国际城市对于大宗商品交易功能发展高度重视,利用城市地理位置优势与制度优势,充分发挥信息集聚效应,提升参与者网络的效率与作用,有效提高了大宗商品运营主体的集聚水平。

 

  新赛道四:金融科技高地

 

  金融科技创新了传统金融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也成为金融中心城市重点关注的赛道之一。相关城市通过多元化的金融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不断发展金融科技平台,吸引该领域的创新人才,同时促进企业拓宽金融产业服务能力与场景应用,进而形成金融科技产业体系。伦敦等金融领域优势城市在该领域已有较长时间的实践,并得到所在国的多层次支持。

 

  新赛道五:绿色金融高地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城市发展的重点领域,绿色金融则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是实现其金融行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金融功能拓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伦敦、深圳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通过《绿色金融条例》等法规与制度建设,明确将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与制度建设作为新的发展点,不断推进低碳金融业务创新,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集聚。

 

  新赛道六:艺术金融集聚区

 

  艺术金融包括债务性资金融通、艺术资产资本化、艺术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形式,是文化、金融、数据、技术等多要素的融合。国际城市的艺术金融发展先行区功能,有助于城市艺术机构获取资金支持,同时促进艺术资产资本化。纽约、广州、深圳等文化大都市已尝试通过进行艺术品质押与债券融资、建立艺术银行、进行艺术品租赁、设立艺术品基金、进行资产证券化交易等方式,实现债务性资金融通和艺术资产资本化。

 

  新赛道七:离岸金融节点

 

  国际离岸金融中心是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延伸,也成为具备金融条件与地理条件优势的国际城市着重发展的重要功能之一。离岸金融市场有助于提升所在城市的全球资本流量配置效率,在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离岸金融中心的多元区域布局的趋势更为明显。发展中区域的新开放节点新建离岸中心的需求不断提升,新形态与新模式的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也处于探索之中。

 

  新赛道八:世界级复合功能科学城

 

  将科技创新资源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打造共生、共融、共享的城市化创新生态群落,进而发展功能复合型世界级科学城,是大都市发展创新枢纽的重要路径。从美国硅谷到日本筑波,世界级科学城的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在科技创新与城市化要素结合方面逐渐找到新的发展路径。这些城市在技术革新与竞争的新背景下,响应高技术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体系化要求,逐渐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发源地及科学要素跨国流动的重要枢纽。

 

  新赛道九:国际文化枢纽

 

  形成国际文化要素的汇聚与辐射能力是国际城市建构“软实力”及长远影响力的重要一环。国际文化枢纽的建设能够有效集聚高层次国际文化要素与人才群体,同时优化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协调发展。新加坡、纽约等城市通过文艺复兴城市规划、文化社区融合建设创新举措,在国际文化枢纽的建设方面已进行了先期实践。

 

  新赛道十:国际人才枢纽

 

  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格局下,人才不仅成为国家着力集聚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成为当下国际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全球人才枢纽功能的形成,已成为国际城市关注的重要方向之一,也对城市高层次人力资本培养、新经济发展、城市声誉提升等多重目标的达成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悉尼、旧金山湾区等城市与大都市圈通过全球人才中心项目(The Global Talent Hub project)等项目,利用自身在宜居、制度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提供高水平的人才保障环境,着力使自身成为全球人才网络的重要节点。

 

  新赛道十一:数字孪生城市体系

 

  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使诸多国际城市政府努力推进数字孪生技术,数字孪生国际标准化工作也已进入探索阶段。城市的数字孪生功能的核心是“人”,其通过数字化方式,对城市物理实体进行虚拟映射,可以达到全周期可追溯、动态迭代和实时反馈的效果。中国昆明、法国雷恩、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在城市基础建设中运用数字规划决策,对基础设施进行提前规划、建设及监管,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和城市维护成本,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新赛道十二:开放式创新城区

 

  以纽约硅巷为代表的城区无边界创新区域和混合功能布局,有助于解决城区发展动力不足、空间有限等问题,诸多国际城市开始探索打造自己的“硅巷”。开放式创新不仅在跨国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中得到应用,也逐步融入国际城市创新空间的规划与部署中。城市无边界创新区域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企业的研发从封闭转向开放,突破空间限制,形成区域性的无边界科技园区,扩大创新的影响范围,并有助于优化城区空间品质。

 

  新赛道十三:数字文创集聚区

 

  数字文创是数据技术与文化要素的结合,有助于推动城市沉浸式项目、文化资源数字化等新业态的发展,并形成新的产业生态。数字文创项目与功能空间的发展,是国际城市促进数字化与创意能力空间落地的重要形式。目前,诸多城市围绕数字文创新型业态、数字文化产业进行了积极的布局,如英国西约克郡创意场景项目、法国巴黎凡尔赛宫文化资源数字化项目均是数字文创的重要探索。

 

  新赛道十四:数据交易中心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深度融入现代城市经济价值创造过程,数据流动与交易也已成为国际城市关注的重点。在《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为代表的多边数字贸易规则的影响下,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将为国际城市的流量互动带来新的机遇。美国北弗吉尼亚城市区域建设中的全球最大数据中心项目,以及丹麦哥本哈根的城市数据交易项目,体现出城市在探索形成数据汇聚交易的节点性空间方面的尝试与竞争态势。

 

 

  探索国际城市功能体系发展的“第三维度” 

 

  新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状态与外部环境特点,使主要国际城市对城市功能体系的认知逐渐深化。从当前国际城市规划目标的变化看,相关国际城市在既有以流量-创新为核心的“效率导向”二维功能体系发展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已将视角逐渐拓展到以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包容性发展等具有价值引领意义的文明贡献“第三维度”。  

 

  从结构上看,创新-枢纽二维体系与二维交叠“新赛道”共同构成的功能体系,为国际城市形成发展与影响力释放的“面状”基底,而文明贡献作为“第三维度”,有助于在发展模式、效应外部性、社会效应、文化凝聚力方面形成对城市“效率”运行基底的引领与跨空间、时间的影响力释放(图)。

 

  图:国际城市的“三维度”功能体系

 

  后疫情阶段国际城市发展与规划目标变化的共同特点,表明了新发展环境下城市发展路径的理念变化,即“效率决定发展速度、公平决定发展厚度”。这一变化趋势提示,国际城市的功能拓展,在追求发展效率的同时,应探索将社会包容性、城市韧性等新维度思想纳入城市发展的综合考量之中,着力推动城市价值自我实现,进而成为做出文明新贡献的主体空间。(本文作者为《国际城市蓝皮书(2023)》副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宁,《国际城市蓝皮书(2023)》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屠启宇,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硕士冯佳敏)

 

      《社会科学报》总第1845期2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