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维度

发布时间:2024-04-29 作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代月

  新质生产力要真正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就不能仅仅着眼于科技创新的技术层面,而是需要进一步追问,新质生产力由谁来发展,由谁来共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它需要通过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造福人民,这才是新质生产力区别于西方国家生产力的根本。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理论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具有生产力的维度,它也内含着生产关系的维度。

 

  新质生产力从可能到现实,生产关系的保障是根本

 

  生产力从其构成看包括实体性因素和非实体性要素。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非实体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管理、教育等,通过渗入实体性要素或是充当实体性要素中介的方式发挥作用。发展生产力,需要各要素本身的优化,但这仅仅是潜在的生产力,要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各要素形成和谐有序的关系,形成生产力系统。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强调借助科技的赋能和创新的推动作用实现生产力各个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组合的跃升,以此提升生产效率。在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要素,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这就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使更多有创新能力和颠覆性观念的人才成长起来,并有机会脱颖而出。在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优化组合时,既要保障知识产权,同时又要防范资本凭借强势地位形成对数据、知识和技术的垄断地位,让更多的劳动者拥有知识、技术、数据,并提升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和分配中的地位,改变资本主导下的劳资对抗关系,以社会主义的法律规范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主体地位,优化组合劳动者与劳动者、劳动者与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新质生产力成为好的生产力,生产关系是根本性决定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片面地认为只要发展好生产力,社会就会进步,然而生产力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推动生产力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不吝赞美之词,“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在外在竞争压力和内在谋取剩余价值的动机促使下,资产阶级不断地推进科技的更新换代和管理方法的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力成为破坏性的因素。首先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不惜伤害劳动者的肢体和精神,“在现代制度下,如果弯腰驼背,四肢畸形,某些肌肉的片面发展和加强等使你更有生产能力(更有劳动能力),那么你的弯腰驼背,你的四肢畸形,你的片面的肌肉运动,就是一种生产力。如果你精神空虚比你充沛的精神活动更富有生产能力,那么你的精神空虚就是一种生产力,等等。如果一种职业的单调操作使你更有能力从事这项职业,那么单调就是一种生产力。”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实现的生产力,长久而言,必然会破坏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生产力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劳动者受折磨、不自由,一旦劳动过程结束,劳动者会像逃避瘟疫一样逃出劳动场所。“生产过程的资本主义转化同时表现为生产者的殉难历史。”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没有财产的人和有钱有教养的世界形成尖锐对立。作为生产者的人虽然创造了普遍性的世界交往,这种普遍的交往力量却作为异化的力量威慑和驾驭着它的生产主体。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总结道:“生产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生产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造成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机器和货币)。”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所产生的魔力开始反对他们自己本身。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则分析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了财富的积累与贫困积累的一体两面以及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趋势所造成的对资本的否定。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造福人类,实现人的生存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又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取决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资产阶级一直在探索利用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要真正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就不能仅仅着眼于科技创新的技术层面,而是需要进一步追问,新质生产力由谁来发展,由谁来共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它需要通过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造福人民,这才是新质生产力区别于西方国家生产力的根本。

 

  新质生产力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这段论述可以看出,新质生产力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力,它的新体现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以及生产要素内涵及其结合上。在前现代社会,劳动者直接用粗拙的劳动工具改造自然,人的体力对于生产力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自然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工业社会,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机器体系破除了人自身体力和生理的局限,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机器体系需要从自然获得能源,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以及人对机器的依赖和从属,甚至机器支配和使用人。新质生产力降低了传统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提升了科技创新、信息管理的地位,实现了生产工具的智能化和劳动过程自动化。虽然物质生产是人类永恒的必然王国,但马克思指出随着劳动的科学化、社会化,人可以从沉重的物质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的自由时间将会越来越多。

 

  随着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劳动者就能用很少的劳动时间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对于满足劳动者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生产资料所有权方面,新质生产力所依赖的大数据、信息技术这些生产要素具有公共性,不仅为打破资本的垄断地位提供了契机,而且为更多产业和从业者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机会,例如,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业,网络渠道实现全球物联,最偏远地区的产品也能销售到世界各地。从分配方面看,更多劳动者凭借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拥有了更多的分享社会财富的机会,为实现美好生活需要奠定了物质基础。

 

     《社会科学报》总第1900期2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