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仪式与政党形象塑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政党形象必须象征化方可被看到,必须真理化方可被接受,必须崇高化方可被热爱。政治仪式在塑造政党形象中具有独特价值。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形象,需要深刻把握政治仪式塑造政党形象的内在机理,进一步强化政治符号、政治话语和政治情感的生产与再生产。
充分挖掘资源,强化政治符号的生产与再生产
政治符号是塑造和传播政党形象的基础,强化政治符号的生产和再生产,需要充分挖掘各类象征资源。一是历史资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宝贵的政治资源。二是理论资源。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从中提炼出时代所需的政治符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打造新的富含真理意蕴和中国特色的政治符号。三是时代资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各条战线上优秀党员的英勇奋斗。英雄模范人物及事迹是时代赋予的承载中国共产党优良形象的宝贵符号资源。
严密思维逻辑,强化政治话语的生产与再生产
话语是政治仪式中塑造政党形象的核心元素,强化政治话语的生产与再生产,需要不断严密思维逻辑,正确把握以下几种关系。一是新与旧的衔接。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不断推出新的政治话语,既是提升政治仪式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又是永葆政党光辉形象的必然要求。新的话语应当是对原有话语的继承和发展,而非颠覆。二是内与外的贯通。在世界互联、地球成村的时代背景下,仅仅依靠信息过滤、敏感词屏蔽等技术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持之以恒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主动影响国际舆论,壮大知华友华力量,终止谣言、以正视听,实现内外舆论场的贯通。三是虚与实的平衡。政治仪式上塑造政党形象的话语,从风格上看可分为两类,即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理论话语通过逻辑的内恰和严密的推理,提升了政党形象的真理性;实践话语则通过可验证的事实和可感知的体验,增强了政党形象的真实性。只有将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话语统领实践话语,以实践话语支撑理论话语,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政治话语的形象塑造功能。
激发心理共振,强化政治情感的生产与再生产
在政治仪式中,政治情感既是确立政党形象的精神动力,又是捍卫政党形象的重要保障。一是增强仪式氛围的感染力。政治仪式是政治情感的铸造机,要使政党形象获得不可亵渎的神圣性,就必须借助浓厚仪式氛围所催发的强烈政治情感。热烈而不至于疯狂、庄重而不至于沉闷是现代政治生活中仪式氛围的最佳限度。二是增强仪式氛围的代入感。使参与者全身心地融入仪式,形成相应的心灵共振和情感共鸣,是仪式氛围营造的重要目标。在营造仪式氛围时,必须以参与者的真实感情为依据,既不能无中生有,又不能矫揉造作,要在参与者的共时性体验和共享性情感基础上,将个体、集体和政党紧密连接在一起,激发人们内心最深处的热爱与忠诚。三是增强仪式氛围的针对性。相同氛围下的不同背景、性格和经历的人们,所产生政治情感的特性和强度并不完全一致。仪式氛围的设计要不断增强针对性,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和因事制宜。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红色礼仪源流研究”(22&ZD240)阶段性成果。]
《社会科学报》总第1842期2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