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职教育: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09 作者: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杨 莉

  ◤ 采用公共卫生的办法,面向普通父母进行亲职教育培训,对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家庭教养与亲职教育 

 

  青少年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成长阶段、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固然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但其中,父母的家庭教养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根源性的。家庭教养包括父母的教养信念、教养目标、教养风格和教养实践,是持不同价值观念的父母与其子女互动的过程。牛津大学沙拉杰教授团队调查发现,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在于父母是谁,而在于父母做了什么。相较于其所拥有的地位和资源,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观念与言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更重要。学术研究表明,更少的温暖、更多的责骂、过多的干涉型家庭教养与孩子的焦虑成正相关,而温暖、亲密的亲子关系与支持性、正向的家庭教养则是孩子避免内在心理健康问题和不良外部行为问题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具体而言,家庭教养方式主要从亲密性、结构性和尊重自主性三方面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温暖的亲子关系能够增进孩子的心理适应和社会情感力量,而敌视和拒绝的家庭教养会导致孩子出现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适应问题,同伴排斥等不良社会适应问题,攻击性行为等行为问题;父母在教养中为孩子提供明确的规则与孩子低水平的反社会行为相关,而忽视放任则与冲动、反叛和依赖性行为正相关;父母对孩子自主性的支持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与积极的自控能力、正面的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及更高的健康水平相关,而控制性的教养会导致孩子的焦虑、抑郁、暴饮暴食、低自尊及反社会行为。

 

  基于父母在青少年发展中的关键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提供针对问题青少年父母的亲职教育项目,以帮助其应对孩子的问题心理和行为。为在总体上减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需要在所有父母都能得到帮助的情况下采用公共卫生的办法,面向普通公众提供亲职培训服务。对面向所有父母提供的亲职教育培训项目进行循证研究发现,父母参加的亲职教育培训项目对孩子的精神健康状况有着虽然微小却正向的影响。这些亲职教育项目旨在帮助父母提升其教养孩子的技巧,以改善亲子关系,促进父母的身心健康和孩子的正向行为。在国际上面向普通父母所开展的亲职教育项目中,专门从正面教养理念出发提升父母的教养水平,关注到亲密性、结构性和尊重自主性三个维度,并专注于提升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亲职教育项目是“如何教养——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研究发现,“如何教养”项目能够促进父母的教养在亲密性、结构性和尊重自主性方面产生积极变化,这些变化也直接显著提高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建立综合预防与治疗体系 

 

  采用公共卫生的办法,面向普通父母进行亲职教育培训,对解决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既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当家庭教养方式的直接后果,又与心理问题出现后的应对失当不无关联。因此,既要从源头上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又要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有效干预。要从社会层面系统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从亲职教育入手,以推进正面教养为目标,建立“一个中心、两级体系、三方力量”相结合的综合预防与治疗体系。

 

  “一个中心”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平台。一个中心是指以学校为中心,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平台。首先,以教师为主体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平台。在各级学校配备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平台,在学校开设心理卫生课程,全方位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面向学生提供心理干预,面向家长提供亲职教育培训。其次,以学生为骨干织密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网络。青少年阶段的成长特征是寻求同龄人的认同和接纳,更愿意向同学和朋友倾诉心声,因此,朝夕相处的同学可以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隐患的第一发现人,鼓励学生及时向老师和家长反映同伴的心理或行为问题,使得有需要的青少年尽早得到关爱和帮助。

 

  “两级体系”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从亲职教育入手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公共卫生的方法,建立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两级服务网络。一方面建立面向所有父母的亲职教育培训体系,以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心理服务平台提供面向所有父母的常规性教养技能培训,向父母传授如何建立温暖有爱的亲子关系、如何进行亲子沟通、如何避免亲子冲突等技巧,以避免青少年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健全面向问题青少年父母的干预技巧培训体系,以有效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受过专业亲职教养训练的教师,采用亲职教育项目的形式,面向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的家长进行亲职教养培训,在项目过程中指导父母实施正面教养技巧,并随时提供反馈和修正建议,切实提高父母的正面教养技能。以此纠正其家庭教养方面的问题,帮助修复亲子关系,缓和亲子冲突,畅通亲子沟通,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教养问题,改善处于“脆弱期”的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问题。

 

  “三方力量”夯实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对基础。依托教育系统,汇聚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力量共同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家庭是主导性力量,父母对孩子的教养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会关联感、胜任力和自主性,进而决定其心理健康状况。因此,父母需要从观念上意识到,家长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第一责任人,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亲密性、结构性和尊重自主性的正向教育,以维持孩子的积极健康心态;此外,父母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亲职教育培训,学会正面教养和科学育儿;学校是协助性力量,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不亚于父母,通过对学生在校行为的观察,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关爱和疏导,向家长传授恰当的家庭教育技巧,协助家长及早干预;社会是专业性力量,对于一些比较棘手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学校心理服务平台可链接专业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社会工作等力量,向学生和家长提供系统的、专业的心理干预服务;同时,也可将社会力量纳入常规性的亲职教育,由专业人士向家长普及有效的正面教养技巧,提升父母的教养技能。

 

            《社会科学报》总第1844期5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