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研究当下任务暨外语学科未来出路——(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海南大学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03-23 作者:全 薇

  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小说研究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社会变革、文化需求、审美趋势等当下任务的变化,要求新时代小说研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热点,彰显中国立场。在全球化的浪潮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与小说研究紧密相关的外语学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为了拓宽小说研究的路径和边界,助力构建中国外国文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由(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主办,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小说研究当下任务暨外语学科未来出路——(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于2025年3月22日在海南大学顺利召开。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海南大学和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海南省作家协会等60余所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学组织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共赴海之南,共叙情谊,为学术繁荣育才蓄力,为文化自信发声献策,共同研讨小说研究当下任务和外语学科未来出路的相关问题。

 

  本次会议共有15位著名作家、学者在大会作主旨发言,16位专家学者在平行论坛展开深度对话,200多位学界同仁与青年学子在十四个分会场进行专题研讨。大会特别设立主编论坛,邀请到11位文学领域重要学术期刊主编面对面展开探讨。大会议题涵盖了新质生产力语境下的小说研究、新质生产力语境下的小说教学、新时代的小说创作与文明互鉴、新时代中外叙事文学关系、新时代的小说教育与外语教学、新时代外语学科的困境与出路、新时代中国文学文化的海外传播与影响以及其他与上述议题相关话题。会议透视时代语境,深度思考小说研究当下任务与外国文学学科发展的出路问题。海南大学党委书记符宣国首先在开幕式致辞,大会开幕式由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白丽芳教授主持。

 

  海南大学党委书记符宣国指出,当下身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无比密切的时代,人文与科技是人类进步的目标和工具 ,承载着人类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思考。本次会议正是强调在科技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持人文价值和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问题。

 

  (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长、浙江大学教授吴笛谈到,小说作为跨越时空的情感载体与文明桥梁,承载着人类的哲思与时代的回响,在AI时代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与伦理价值。

 

  作为本次会议的发起人,(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振武以“论小说阅读与外语及家与国之关系”为题作了发言。他追溯了清末民初以来中国小说的发展脉络,深入阐释了小说在科普文化知识、启迪思想革新、疗治人类心灵、拯救社会痼疾和引领文学改革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与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媒介融合、科技领先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国学者亟需创新外国文学学科研究范式,构建外国文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以跨文化对话为经纬,构想出具有时代解释力的文学图景,使外国文学研究真正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

 

  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梅国云表示,新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小说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小说创作载体可能从文本向同步转移,甚至全息影像转移,与其他艺术门类跨界融合。

 

  会议现场还举办了《小说研究》第二辑发布会,朱振武向海南省作家协会、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大学图书馆捐赠了“非洲文学研究丛书”(十卷本)。

 

  此外,各位专家学者还进行了主旨报告。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韩少功先生以“小说的变与不变”为题,指出了当代文学发生的重大变化;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作题为“思想力熏陶是外语学科旋转的轴心”的主旨报告,提出在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外语教育者亟需颠覆性的思想转变,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外语学科的冲击,重新定义外语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