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汉语语体现代化研究
汉语语体的现代化过程是汉语表达方式和言语风格的现代化过程。对汉语语体现代化历程的深入探索,包括拓展汉语语体现代化历时研究方向、优化汉语语体现代化分析工具,以及加强汉语历时语体语料库建设等方面。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改革肇始于1890年代,周有光先生在《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中指出,辛亥革命以后的语文现代化运动可以概括为“语言的共同化、文体的口语化、文字的简便化和注音的字母化”。在社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语体也要应社会现代化趋势而增加新的社会功能,语言也会随之演变,表达方式和风格也会经历现代化过程。因此,“文体的口语化”不仅指书面语体的口语化,而且涉及了众多语体的复杂演变历程,这也正是汉语语体的现代化过程。
拓展汉语语体现代化研究对象
百余年间,汉语放弃文言文这一书面语体,再到白话文运动的“言文合一”,后又随社会进步发展出众多书面语体。冯胜利在《汉语语体语法概论》中指出,这一过程不仅是语言学研究中分析语言消亡、诞生、发展、演变过程中千载难逢的实例,也是文学、历史等多学科应重点研究的对象,然而至今仍未受到重视。从语言规划目标来看,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的标准化属于语言本体规划的形式目标,语体的现代化则属于语言本体规划的功能目标,即语体功能与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功能变化紧密相关。一方面,语言本体规划的形式目标和功能目标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分析语体现代化等语言规划功能目标层面的演变要以语言形式分析为基础,这使历时视角下的汉语语体现代化研究成为可能。
已有汉语语体研究多按类别对科学语体、公文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等语体的语言特征进行描写性研究。各种语体内呈现优势分布的词汇语法特征都得到深入系统的讨论,而影响语言形式特征的话语传播方式、传播媒介、正式程度等语体变量渐渐被引入语体研究,无疑加深了各种语体的共时层面分析。
纵观语体研究的各种视角,对于近现代的新语体产生、语体消失、语体承继等情况罕有关注。对于以上研究视角则需要基于更加多样化且系统化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如五四运动后,汉语新增了不少语法手段,例如复句之间的连接手段,这些都可以系统地体现语体的演进或融合等情况。
优化汉语语体现代化分析工具
汉语语体现代化的历时演变研究不应仅停留在描述性研究上,计量语言学的发展使语体研究走上更为量化的路径。文本计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计量指标来发掘语言单位在各统计参数上所表现出来的计量特征。从已有的语体计量指标来看,早期研究多关注突出的语言特征,如标点频次、词频和句频等基本频次指标。而后,语体计量指标体系也更加精细化,有反映文本宏观语言特征的型例比、标准型例比、平均词长、平均句长等,也有反映分布特征的词汇密度、词汇比例等,也有以词频及衍生参数为计量指标,另有基于依存句法标注树库的语体差异研究。近年,也有研究关注语段层面特征,特别是跟语言单位组合关系相关的特征。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将超语言特征作为计量指标,如文本的过程类型、文本结构等,都极大丰富了汉语语体的研究。
汉语语体现代化研究需要可全面展现语体历时变化的指标或工具。计量语言学提供了各种工具,可以更充分地了解语体的特征和语体之间的共时差异。然而,在进行语体历时研究时,对象文本量是巨大的,小规模计量工具力有不逮。随着数据科学的飞速发展,利用面向大数据的模型工具使得语体历时研究成为可能。首先,可以利用大规模参数模型建立历时语体的数据驱动模型,实现文本的数字孪生,可以捕捉到更多细微语体特性。其次,利用大数据特征提取工具提取语体模型重要特征,建立特征演化机制模型,帮助语言研究者理解语体的变化现象和历时演变。最后,随着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开发应用,语体研究可以更好地外延,语体的历时演化研究可以和经济社会变化的认识有机结合,实现社会到语体再到社会的闭环。
加强汉语语体现代化语料建设
语言形式存在于具体文本中,汉语语体现代化历时研究的基础是加强历时语料库的建设和利用。首先,语体关乎语言交际功能概念,因此,语体语料库应以语言的功能为标准进行分类和建设,如五四以来发生重大变化的是汉语书面语,但不同书面语体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不均衡性,五四之后文学语体较早使用了白话文,但1933年出版的科技语体文《科学与方法》并未完全使用白话文,而是使用了浅近文言,这种差异值得关注,收集此类语料时要以功能为标准,对于具备同一社会功能的语体要注重语料的连续性。其次,可收集并整理近现代各个阶段的汉语文献、报刊、书信、日记、纪实文学等各类语言材料,涵盖不同社会背景、地域特点和文体风格,以反映时代变迁和语言演变。语料收集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事件节点,收集相应年份的相关文档,根据研究需求自建语料库。以法律语体的历时演变为例,某一领域法律条文的历次修正和修订可作为语体历时演变研究的重要资料。一般认为,法律文中的语言是保守的,但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剧变,汉语法律相关的语体文本语言也发生了体系性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研究语体研究的鲜活实例,也是了解汉语在法律领域实现现代性的重要途径。最后,可利用现有语料库进行历时分析,尤其应注意选用语体类别平衡、时间节点清晰的语料库,提取语料库时做到分期明确,以便能反映出汉语语体的演变轨迹。
中国式现代化与语体现代化紧密关联,共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语言使用和表达方式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与更新。语体现代化可以促进语言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需求。同时,语体现代化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使语言更加丰富多样。因此,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与语体现代化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着社会的整体发展,而语体现代化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对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的现代化改革,可以使语言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语体视角下的汉语逻辑结构标记计量研究”(19YYC002)阶段性成果]
《社会科学报》总第1884期5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