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扶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10 作者: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志凯

  时隔7年,民营企业座谈会再次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这次座谈会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迅速形成全社会凝心聚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大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对民营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政策层面上不断创新: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共同发展;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等理论,逐次推出。

 

  凝聚共识、激发企业家精神,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民营经济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程而蓬勃发展起来的,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0多年来,民营经济克服困难和挑战,不断发展壮大,贡献税收、GDP、技术创新成果和就业,提升我国市场经济活力。从1998年到2022年,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固定资产年均增长15.1%,高于同期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年均增长率6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500万户,相比2012年增长超4倍。民营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中国四十多年经济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增长与繁荣极大地激发了民间的创新创业热情,孕育了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当前,中国经济要稳步回升,离不开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在改革深化和经济转型中,民营经济不可避免会遭遇挑战和困难。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些困难是暂时的、局部的,是能够克服的。我们企业家要坚定理想和信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 

 

  民营企业要立足主业、加强创新,更要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民营经济发展要坚守主业、坚守实体经济、加强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要抓住国家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积极拓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经济领域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实现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共进共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高水平市场体系。高水平市场体系有公平竞争的市场法规和制度,有企业市场主体,也有消费者市场主体。大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让企业主体和消费者主体没有后顾之忧,激发强大的国内消费,孕育更大的创新动能。有强大的国内市场作支撑,民营企业就可以安心地做好产品、优化服务,从容打造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不断做大做优做强。

 

  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舆情和语境非常重要。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7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这是新时代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年9月4日,中央编办批复在国家发改委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从组织建制上推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落地生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2024年10月10日,司法部、国家发改委发布《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从法律层面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公平机会。2018年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破解了贬损民营经济的“民企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确定了民营经济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5年春的最高规格民营企业座谈会,营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好舆情与语境,彰显中央一如既往地支持和保护民营经济发展。这次座谈会,凝聚社会共识、坚定发展信心,显示了中国高规格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舆情和语境。民营企业家是不惧困难和挑战的,民营经济一直是在克服困难和挑战中成长的。然而,社会上不时出现的民营经济消极舆情和语境,会冲击民营经济和企业家群体,抑制企业家精神。民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一直重视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舆情和语境。此次座谈会要求各级政府统筹抓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为中国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社会科学报》总第1942期4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