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全集》提供学术史研究新细节
王国维是享誉中外的中国近代最杰出和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其一生所留下的大量著述和其他有关文字资料都是极其珍贵的学术和历史文化遗产,向为学术界和读书界所看重。王国维身后曾先后有罗振玉编《海宁王忠悫公遗书》、赵万里编《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影印出版时改称《王国维遗书》)、台湾文华出版公司版《王观堂先生全集》、台湾大通书局版《王国维先生全集》等四种全集类著作集问世,为学界使用多年。但这几种文集并未能真正完整地收录王氏著述,其字数分别约在200至300余万间。
此次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国维全集》,是迄今最完整、同时在编纂质量上也达到较高水平的王国维著述总集,是王国维学术遗产整理和王国维研究的新成果。整个《全集》编纂过程,若从资料收集及相关准备工作算起,耗时逾30年,凝聚了几乎三代学者的心血。1996年《全集》工作重新启动后,王元化、傅璇琮、李学勤、裘锡圭先生等许多前辈学者对《全集》工作给予了宝贵支持和指导,对《全集》工作达到高水平起到重要作用。王先生在1997年《全集》工作会议上提出以“求全存真”为《全集》编纂的总要求,在全书作者共同努力下得到贯彻。现在完成的这部《全集》,总字数逾840万,比前此字数最多的台湾大通书局本增加一倍以上。《全集》中除收录上述所有几种旧全集类文集已收的全部内容外,还增收了目前所知的其他所有刊为单行本或见于报刊的王氏著译文字,以及未刊而为公私收藏的王氏著述文稿、书信、日记、跋文及批注等。这些新资料对于研究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近代中国学术史以及中国近代历史都有十分珍贵的价值。其中有一部分资料是由《全集》首度刊出的,其意义就更为重要。
《词录》:为讨论唐以后词作和词学的发展提供了新资料
王国维词学研究造诣极深,其成果长久以来对古典文学研究有重要影响。《全集》在词学方面新收的最重要资料是王氏撰于1908年的《词录》。该稿著录唐、宋、元三朝词集书目约350种,并有或详或略之题解。此稿从未刊出过,由罗振常先生次女罗静、长外孙女郑辟疆女士完好收藏,经郑令升女士相助,得收入《王国维全集》中(《全集》第一卷),令该稿首度面世。《词录》的面世,为讨论唐以后词作和词学的发展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也披露更多王国维有关的见解。
在词学和文学及美学思想研究领域,王国维早年的作品《人间词话》享有盛誉。《人间词话手稿》是其原始写稿,原写于王国维胞弟王国华“养正书塾劄记簿”上,原件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现收入《王国维全集》(《全集》第一卷)。《人间词话手稿》全部内容共125则,比已刊布并为众所熟知的《人间词话》多出近一倍,在论说顺序上也互有出入,颇能反映王国维认识与思考过程,为研究《人间词话》这部杰作的作成以及探讨王国维的词学和文学、美学思想增添了新资料。
在罗本和赵本《遗书》中均收有《优语录》一种,内容是对唐宋传说中“优人戏语”的辑录,原出处为1909年连载该文的《国粹学报》。《王国维全集》这次同时收入1914年由《盛京时报》连载刊登的《优语录》,题《优语录·盛京时报本》(《全集》第二卷)。这组《优语录》文字亦为1909年所作,原91则,剔除与《国粹学报》雷同者,收42则,对二《遗书》是很大的补充。《优语录》因为记载古代戏剧家的言行与遭际,对研究古代戏剧史是珍贵的资料。
《罗振玉藏书目录》:了解近代图书收藏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王国维全集》在目录学方面新收入据考为王国维所撰之《罗振玉藏书目录》一种(《全集》第二卷)。本书原名《罗氏藏书目录》、《罗氏振玉藏书目录》等,未署撰者,但据考证应为王国维作,撰作时间约为1913年王国维旅居日本时。原本藏辽宁省图书馆,《王国维全集》即以其为底本,并校以另一罗振玉藏书目录《大云精舍藏书目录》。本书对了解近代图书收藏情况是重要参考资料。
首次收入全集的四部史学著述
王国维学术生涯的后半期在古史和古代学术史领域作出划时代成绩,奠定了其作为“新史学的开山”(郭沫若语)的显要地位。《王国维全集》在这方面的增收因而也甚具重要性。
《古史新证》:以金文资料来印证传说时期历史
本书原是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为开设“古史新证”课程所撰写的讲义,最初由抄胥誊写油印发给学生使用。1927年王国维逝世后,在《国学月刊》当年10月出版的2卷8、9、10号合刊《王静安先生专号》上首次刊登。1930年2月,《燕大月刊》7卷1、2期合刊再次刊登。1935年,北京来薰阁书店曾影印出版本书的手稿。199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以讲义本影印单行出版,由此渐广为学者所知。本书是王国维多年来对中国古史研究的一部总结性、同时又极富探索性的著作。书中不仅概述了其对甲骨文与殷商史关系研究的开创性成果,还有一部分内容是以金文资料来印证传说时期历史的,对当代研究中国传说时代历史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在方法上,王国维提出有关文献资料既有传说成分,又有史实成分,看起来似乎颇涉暧昧或矛盾,却真正接近于上古史料的本来性质。根据这种认识,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进而提出研究中国上古历史在史料学原理上应遵从的“二重证据法”,对古史研究乃至整个中国近代的学术思想都产生深远影响。《王国维全集》首次将本书收入,对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有关问题有帮助。
《两汉魏晋乡亭考》:研究两汉至魏晋时期古代基层政权组织制度及沿革
此篇系未完成书稿。据整理者考证,原稿应作于1913年末或稍后。《全集》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手稿本整理载入(《全集》第十一卷)。全书分两汉魏晋乡亭考卷一、后汉三国乡亭考、《水经注》乡亭三部分,是对两汉至魏晋时期古代基层政权组织制度及沿革情况的研究,惜乎未全部按规划完成。但对汉魏两晋时期政治和社会制度史研究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乾隆浙江通志补》:保存了王国维对清代历史地理研究的成果
王国维于1919年9月至1923年春任《浙江通志》分纂,期间所撰之未完稿为罗本和赵本《遗书》所收,题为《乾隆浙江通志考异残稿》。但这组未完稿仍有未刊部分,《王国维全集》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手稿整理后收入,题为《乾隆浙江通志补》(《全集》第七卷)。本书共两卷,内容为“山川上”、“山川下”,保存了王国维对清代历史地理研究的成果,弥足珍贵。
《经学概论》:披露了王国维对经学的系统和基本认识
王国维对古代文献和学术史问题亦高度重视,包括对传统经学范围内许多重要问题的研究。在《观堂集林·艺林》中便收有一批这方面重要著述,如《周书顾命考》、《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等,均为学界所熟知。此次《王国维全集》收入的《经学概论》(《全集》第六卷),原题《经学讲义》,据罗继祖先生考定,是王国维1918年在上海哈园仓圣明智大学讲授经学时所撰,上世纪20年代曾有排印本而流传甚少,旧全集类文集均未收此文,致学界对此文始终了解不够。《全集》首度将其收入全集类文集。本文篇幅虽不大,论说多言简意赅,但披露了王国维对经学的系统和基本的认识,很值得关注。全文分总论等十一章,布局非常完整,在王氏著述中这样体例的作品并不多见。
反映王国维治学及与中外学者交往情况
王国维生前留下的大量书信资料对研究王国维生平及学术思想等均有重要价值。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由刘寅生、袁英光先生整理的王国维书信集一册(书名《王国维全集·书信》,为计划中吴泽主编《王国维全集》之一卷,后该计划中辍,1996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重新启动《王国维全集》编纂工作),收王国维书札500余通。《王国维全集》在该书基础上,经更广泛搜集,对王国维书信收录数量有大幅增加,共收王氏书札744通(《全集》第十五卷),较前出书信集增多200余通,增加约二分之一,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新资料。如在新增信札中,王国维致罗振玉函由前述书信集所收242通增至300通。这些信件中许多对了解王国维及罗、王关系等问题十分重要。如1925年底王国维致罗振玉函云:“近来日人对中国学问勇猛精进,实非昔比,我辈对许多材料不能利用,甚为憾事。此事已矣,不能不望之来者也。”显示王氏对国家学术赓续的殷切之情。1924年王国维致罗振玉函新增1月9日至7月13日间数通,对了解当时北京形势及王国维思想动向有重要价值。新增入的王囯维致其子王潜明的家书97通,对了解王国维学者身份外的另一面也十分珍贵。而新收王国维致三子王贞明书,实为王先生自沉所携之遗书,《全集》收入之,为这段历史留下永久的见证。
新增书信中有不少反映王国维治学及与中外学者交往情况。如新收王国维致刘承干书信11通,述及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内藤湖南)上海之行、王氏本人治学近况及时政等,内容十分丰富。《王国维全集》对王国维致中外学者书信增收的有王国维致缪荃孙2通,马衡3通,容庚1通,内藤湖南3通,铃木虎雄6通,藤田丰八3通等。《王国维全集》也首次收入了王国维致胡适(3通)、顾颉刚(3通)、陈垣(2通)、黄宾虹(1通)、蔡尚思(1通)等人的书信。其中致顾颉刚及胡适的书札,因反映王国维与“疑古”派学者的往来,将尤其引人注目。而有关信札的内容亦多有重要价值。如在增收的1926年致容庚信中,王囯维提及他读到了《古史辨》,并说:“今人勇于疑古,与昔人之勇于信古,其不合论理正复相同,此弟所不敢赞同者也。”这些资料为研究有关学术史问题提供了新的细节。
《王国维全集》还首次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原件以《丙辰日记》为题收入王国维写于夏历丙辰年(1916年)的部分日记(《全集》第十五卷)。这是迄今唯一保存的王国维日记资料,极为珍贵。日记自丙辰年元旦日起至三月朔日止,逐日记录,对王国维治学及学术来往乃至日常起居应酬等均有细致记载,可为不同方向的研究所参考、利用。
《王国维全集》作为附录收入吴其昌、刘盼遂撰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古金文字、《仪礼》、《尚书》和《说文》等课的授课笔记7种,以及赵万里撰《王静安先生手校手批书目》等(《全集》第二十卷)。这些资料虽然是由他人记述的,但对于深入了解王国维学术观点与方法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这些资料亦为《王国维全集》首次收入。
王国维一生著作等身,其他有关文字资料更不可尽数。《王国维全集》虽然在完整收录王国维著述及相关文字资料方面作出了努力,但今后仍会有少量需要继续补足之处。
古文字资料和古书整理
王国维对甲骨文、金文和古代简牍等古文字资料的研究是其整个学术成就中最辉煌的部分之一,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留有极为重要的记录,对中国古史研究贡献巨大。《王国维全集》这次也新收入了几种王国维对古代文字资料整理的著述。
《流沙坠简》:中国简牍研究的前驱之作
这是王国维对于古代简牍资料所作的一部重要著作。上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中国新疆、甘肃等地对古楼兰、尼雅及汉长城遗址发掘中获得大量汉晋时期简牍遗物,后由法国汉学家沙畹将有关资料整理成书出版,并赠与罗振玉过目。1914年罗振玉、王国维合作《流沙坠简》一书出版,其内容即对沙畹书所著录之简牍资料的分类、考释。书中考释部分第一、第三卷出于罗之手,第二卷《屯戍丛残考》及《流沙坠简补遗考释》等则为王国维所作。1916年王国维曾出版《流沙坠简考释补正》一卷。1934年出版《流沙坠简》校正本。《王国维全集》首次将1934年校正本中王国维所著的部分收入,并附《流沙坠简考释补正》,题《流沙坠简》(《全集》第四卷)。对上世纪初由英、法学者首先发现中国古代大宗简牍文字资料这件事,中国学术界一直非常重视,也极受震动,罗、王二人所做的研究工作是中国学者对此的卓越反应,堪称中国简牍研究的前驱,对促进中国近代学术的发展亦有重要意义。《王国维全集》首度收入此书,更完整地反映了王国维在中国近代学术发展中的作用。
《齐鲁封泥集存》:足以考正古代官制、地理者,为用至大
《王国维全集》还收入了王国维受罗振玉所托,对郭申堂、刘鹗及罗本人所藏之古代封泥或拓片墨本分类后编成的《齐鲁封泥集存》一书(《全集》第三卷)。书中收汉朝官印、诸侯王属官印、列侯属官印、郡县官印、新莽朝伪官印、私印等440多枚,“其足以考正古代官制、地理者,为用至大”(王国维撰本书《序》语)。原书1913年由上虞罗氏永慕园刊印。《王国维全集》此次也是首度将此书收入全集类文集。
《金文释文》:“研究王氏学术的新资料”
1926年王国维在清华学校研究院讲授金文,印发金文释文计16篇,1994年首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一书刊出。其篇目有小盂鼎、兮甲盘、虢季子白盘、宗周钟等,颇多一时之重器,是王国维对周代铜器铭文作开创性研究的珍贵记录,是“研究王氏学术的新资料”(裘锡圭《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前言)。《王国维全集》也予以收入(《全集》第十四卷)。
《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以仓圣明智大学本为底本重新整理收入
王国维著《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1917年至1919年间作)是甲骨学史上的名著。台湾大通书局本《王国维先生全集》曾影印收入该书,此次《王国维全集》以仓圣明智大学本为底本重新整理收入(《全集》第五卷)。
《水经注校》:对《水经注》研究有重要价值
除出土文字资料外,对传世文献亦即古书的整理也是王国维高度重视的领域。《王国维全集》新收入的王国维对古书整理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其自1916年起积八、九年之力潜心撰作的《水经注校》(《全集》第十二卷、十三卷)。《水经注》因其内容的重要性,历来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研究,包括作校订等。如清代赵一清、全祖望、戴震等均对其作过校本。王国维在广泛参比前人校订及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曾写有两部对《水经注》校订的文本手稿,其一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武英殿聚珍版《水经注》为底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另一则以明万历时朱谋A著《水经注笺》为底本,现藏长春吉林大学图书馆。因国图藏武英殿本缺十二册中之一册,而吉大藏本则完整,故《王国维全集》以后者为底本整理收入。此书至王国维于1927年逝世前并未最终完成,王氏曾表示希望继续补校,以做成“善本”,可见王国维所规划的本书质量甚高,本书对《水经注》研究自然有重要价值。由于原书稿体例及引书等情况十分复杂,整理者以最大努力使原书原貌准确显现给读者,是本书整理的最好版本,对《水经注》整理工作也应有参考价值。
《元朝秘史地名索引》:此稿原未刊出 该稿系王国维1925年作,收录《元朝秘史》中地名160余条,各注明出处,并略加考释。此稿原未刊出,《王国维全集》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原稿本整理收入(《全集》第十一卷)。
补足了旧文集所收此类文字的缺失
《王国维全集》新收入王氏数种笔记类作品,内容十分珍贵,补足了旧文集所收此类文字的缺失。
王国维于1913年至1914年陆续发表于《盛京时报》的《东山杂记》(署名“礼堂”,手稿初题《风俗杂谈》),是王国维于民初旅日时所作的一组读书笔记和掌故考论等,内容十分广泛,凡民俗趣事、文章书画、金石古玩、典章、戏曲乃至考古新获(如敦煌文书)等均有述及。其中部分内容曾改写为论文收入《观堂集林》等,但多数未收入过《遗书》等文集。《王国维全集》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剪报及手稿资料整理收入(《全集》第三卷)。
王国维另一组读书札记与掌故考论类文字名为《二牖轩随录》(又名《东牖轩随录》),内容亦广涉历史、民俗、考古、文学、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1914年9月至次年亦连载于《盛京时报》,署名“礼堂”及“词山”。也有部分内容改作后收入《观堂集林》等。《王国维全集》据辽宁省图书馆藏《盛京时报》资料为底本收入(《全集》第三卷)。
《阅古漫录》是王国维鉴赏及考论古人书画及题跋、古拓、旧稿乃至古婚书等古物的一组笔记文字,初题为《二牖轩随录阅古漫录》,1915年连载于《盛京时报》,署名“词山”(亦有不署名者)。《王国维全集》经整理、编组后收入(《全集》第三卷)。
《王国维全集》对旧全集类文集失收的王国维单篇学术论文和其他文章也尽所查明的全部收入,共16篇(《全集》第十四卷)。论文中有很多表现学界向所了解之王国维学术旨趣之另一面,很值得关注和研究。如《孔子之美育主义》、《周秦诸子之名学》、《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等。《王国维全集》还在第十四卷的“题跋批语编”中新收入了旧全集类文集未收的王国维撰题跋批语近90则。
1904年王国维执教于江苏师范学堂时所撰讲义《教育学》,初刊于《教育世界》特刊(约1905年),《王国维全集》也据上海图书馆藏原刊首度予以收入(《全集》第一卷)。